|
|
怎样才能 睡个健康觉
|
04/03/2014 6:20 am
|
|
类别: 健康养生
睡好觉不仅能给人提供旺盛的经历,还能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但是应该如何睡觉呢?我想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首先,应当建立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年轻人。很多患睡眠障碍的中年人,都是因为年轻时上夜班、彻夜打牌、生活不规律所致,所以要想拥有良好的睡眠,年轻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此外,不少年轻人喜欢躺在床上玩手机,这其实是很不好的习惯,玩手机不睡觉也是一种睡眠剥夺,长此以往,也会造成失眠。因为有睡眠的条件、睡眠的需求和愿望,但是却一直在玩手机,缩短了睡眠时间,影响了睡眠质量,进而形成睡眠障碍。
其次,人们要对睡眠障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谁都会有睡不好的时候,偶尔有一两天晚上睡不好没关系。不要因为前一天晚上睡不好,早上就不起床,按时起床,出去转转,晒晒太阳,阳光可以很好地调节生物钟,晒晒太阳让自己的身体苏醒,让自己在新的一天中,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到了晚上自然就容易入睡。如果长期存在睡眠障碍就是一种疾病了,不能忽视。特别是睡眠问题较为严重,就不要排斥吃药,当然也不能乱吃药。睡眠障碍有多种原因、多种表现,不同的药也有不同的功效,和医生配合好,按照医生安排服药或停药,这也是改善睡眠的有效方式。
最后,睡眠方式因人而异。年轻人很容易就入睡,但老人对自己睡眠质量的下降要有个客观的认识,这是自然规律。但这不代表老人就一定睡不好觉,因为老人深度睡眠的时间少了,浅睡眠多了,因此应该为老人创造更好的睡眠环境,如更安静的房间、更厚重的窗帘等。此外,老人睡眠呈片段状,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睡一觉一天都很精神,老人白天也需要适当地休息一会儿,以保持旺盛的精力。(生命时报)
睡眠要有“质”有“量”
今年3月21日是第十四个“世界睡眠日”,睡眠作为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是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为了让大家了解睡眠,重视睡眠对自己健康的影响,记者前往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请专家讲讲睡眠和健康的关系。
现代人对睡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人长期睡不好觉,导致血压升高,血糖不稳,或者心律失常。他们常常想到的是去看内分泌、心血管等相应的科室,但忽略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在睡眠。
睡多睡少都不好
研究表明:每天低于6小时或超过9小时的睡眠者,其死亡率均显著增加。我国失眠成人患病率1~10%,老年人25%,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
工作、生活等各种压力,各种电子产品和人造光源的普及,人们每天平均睡眠时间明显减少,都市人群的入睡时间相比较改革开放前已普遍延后了1小时左右,中小学生则由于学习压力,经常性挤压睡眠时间,导致白天疲劳乏力,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导致抑郁、烦躁、易怒等情绪障碍。因此合理的睡眠时间是健康睡眠的一个必要条件。
大多数恶性车祸都因睡眠质量差
不仅睡眠的“量”要合适,“质”更要保证。比如,睡眠呼吸障碍这种疾病(俗称“打呼噜、憋气”)患者5年内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7.3倍;我国每年200万起车祸近1/3因睡眠问题导致,美国研究发现,恶性交通事故中,有87%都是因为睡眠质量差引起的疲劳驾驶所致。
在一项国外调查中健康中老年人8年生存率为96%,而重症的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只有63%。这是由于打呼噜严重到影响睡眠过程中的呼吸,造成上呼吸道反复阻塞时,可以反复造成血液中氧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睡眠结构紊乱,影响包括心脑血管、内分泌及代谢等各个系统,导致白天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症状。久而久之还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但大多数人并不认为打呼噜是很危险的隐患。
正确认识,保证睡眠
改善整体睡眠健康水平离不开患者、社会、医疗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共同努力。就个体而言,应当建立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改善睡眠环境,合理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睡眠行为习惯,对于预防和减轻睡眠障碍的症状都有一定的帮助。对睡眠疾病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果症状比较重时应该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目前,确诊睡眠呼吸障碍的正规检查是整夜睡眠呼吸监测。通过睡眠呼吸监测,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睡眠过程中的呼吸、睡眠以及血液中氧含量的情况,为指导治疗提供帮助。治疗睡眠障碍是个长期的过程,患者还应掌握一定的知识,从而做到防治结合。(生命时报)
饭前午睡更能解乏
春暖花开,春困袭人。科学午睡既能消除疲乏,还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保持愉快的心情。
午睡的最好方式是卧床小睡,周身放松,以更衣侧睡为佳,半小时为宜,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倘若一时睡不着也不要紧,闭上眼睛,摒弃杂念静卧,也能收到午睡的效果。
随着科学的发展,午睡的方式亦相应改变。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改饭后午睡为饭前午睡。传统的饭后午睡,饱胀难眠,影响午睡的质量,醒来后反而觉得头昏脑涨,四肢乏力,周身酸懒,给下午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有研究认为,饭前午睡半小时,比饭后午睡2小时更能有效消除疲劳。饭前午睡的方法是下班或放学后,吃点水果,或喝杯牛奶,随即午睡半小时,再起床就餐。
有人爱伏案午睡,这个习惯不好。伏案午睡有两大弊端:一是对眼睛有害。午睡后易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这是由于伏案时眼球被压迫,引起角膜变形、弧度改变的结果。长期伏案睡眠,会使视力受损。二是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加重心脏负担;同时,也会因头部压迫双臂,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导致手臂麻木。另外,坐得时间久了,还会导致头部缺氧,出现生理性的一时“脑贫血”,产生头晕、耳鸣、腿软、乏力等症状。因此,伏案午睡的习惯一定要改正。(中国中医药报)
by 休闲中心
|
|
|
Note: 如果转载的信息涉及到版权,麻烦通知本站,以便第一时间尽快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