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
风格

闽南拍胸舞

01/26/2008 8:03 am

拍胸舞是闽南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舞者头戴草圈,上身裸露;动律以趋于单一节奏的击、拍、夹、跺为主,部位集中在胸、肘、腋、肩、掌;同时辅以雄健的蹲步和怡然自得的摆头,构成粗犷古朴、诙谐热烈的舞风。
关于拍胸舞的源起,过去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宋代马远《踏歌图》中描绘的场面与拍胸舞相似,此说虽反映了“凡闽南文化必出中原正宗”的思维定势,却不能说明两者的渊源关系也有一种“源于劳动说”,认为它是农人们在粮食丰收时,一高兴就手、脚、胸齐用,在田间地头跳上一段,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这种说法虽很正统,但却失之笼统。

最有影响且几成定论的说法,则认为其源于梨园戏《郑元和》“莲花落”一折中的“乞丐拍胸”。主要原因是闽南各地跳拍胸舞大多配以该戏“三千两金”音乐,舞者头上的草箍和赤足裸身的装扮,又与郑元和流落街头与乞丐为伍、共同舞唱的情节相吻合。
电视中介绍黎族、高山族民间舞蹈时,都出现男性跳“拍胸”的场面.土家族“肉连响”与闽南拍胸舞也有相似之处.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与拍胸舞相类似的舞蹈.由此看来拍胸舞应是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区域的民间舞种,闽南地区秦汉前期曾是闽越族人的领地,其族人流行跳拍胸舞,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

拍胸舞是泉州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拍胸舞表演者人数不拘,但都是体魄强壮的男子汉,头上戴着圆形革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拍胸舞的基本动作以蹲步为主,手依次击掌、胸、胁、腿,主要动作组合有"七击"、"八拍雄姿"、"击掌回音"、"玉驴颠步"、"金鸡独立"、"善才抱牌"、·"蟾蜍出洞"、"半月斜影"、"大、小阉鸡行"等。凡节日庆典、踩街游行都少不了这一舞蹈参加。有闽南"迪斯科"之称!

发表回响发表回响
发表人 内容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之前的文章开始显示:
发表回响发表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