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庭醫生
|
05/16/2014 8:04 pm
|
类别: 金秋时光
投奔孩子移居加拿大的老人,都需要有個家庭醫生,還得會說國語。改革開放後,家庭團聚移民很多,說國語的家庭醫生難找。朋友提供線索,我和老伴從西島的家出發,公車地鐵換乘多次,到達東島一位羅醫生的診所,進門就看到告示:「羅醫生不收新病人」。
像當頭挨了一棒,我遲疑片刻,準備打道回府,費的心思,一個多小時的顛簸,全零了;眉頭一皺對老伴說:「看病總可以吧,掛上號,見見這位羅博士。」
見到羅博士後,我實話實說道明來意,羅說:「先看病吧。」臨時想了個練太極膝蓋疼的毛病,沒想到「太極」一詞,引起羅博士的興趣。當他得知我練太極已經五十多年,猛然起身,繞出來緊握住我的手說:「不必多說了,破例,我做您的家庭醫生!」老伴和我非常感動,喜出望外,找到家庭醫生了!
羅博士是越南華人,太祖父在越南軍中當醫生。越南獨立戰爭與法國侵略軍奠邊府決戰時,親歷眾多越南年輕人受傷、殘廢、死去,內心無比哀痛。太祖父臨終遺言:「不做軍醫,做民醫,反對一切戰爭。」羅博士繼承祖上的高尚醫德,寬厚仁慈,醫術高明,精通普通話、廣東話、法語、英語、西班牙語,因而廣受愛戴,不得不放一個「羅醫生不收新病人」的告示。
到加拿大醫院看病,除非是急診,要有家庭醫生處方才能掛號。老伴和我身體都很好,很少找羅博士,每年做常規體檢,需要有他的處方,檢查結果電傳給他,他給我們講講清楚。謝天謝地,經歷許多坎坷磨難,我倆各項體檢指標都很好,所以到羅博士處,說病不多,說事不少,還聊太極,切磋技藝,有時甚至在他診室裡演練幾式。
羅博士是西醫,但十分重視中醫醫道。他主張看輕醫生、藥物的作用,重視自身抗病、康復的能力;生病後,三分治,七分養。他重視養生,工作坐著的時間太久,便站著,桌上放個小桌,開方寫字,還抽空練站樁功。他注意飲食,主張素淡,多吃蔬果粗糧,要多樣化。他的太極水平很高,功力雄厚,羅醫生給我看練太極的照片,單鞭、左瞪腳、提手上式,…,標準到位。特別是,他只穿一條短褲,在大雪堆的院裡練拳,令人欽敬讚嘆。我說:「咱太極可都是長褲長褂,避邪氣呀!」他說:「只是逞一時之勇。」
羅博士頭髮黝黑,唇紅齒白,一雙眼炯炯有神。他說:「身為醫生,自己的身體要調理好,做好榜樣。」
羅博士的母校是滿地可麥吉爾大學,名揚世界。麥吉爾的醫學院裡,有很多在讀的華人學子。作為學長,羅博士說:「學弟學妹們跟上來了,他們會學的、做的更好。」我想,說漢語醫生快好找了,中國人的海外天地越來越美好了。 (劉湖濤 世界日报)
by 休闲中心
|
|
|
Note: 如果转载的信息涉及到版权,麻烦通知本站,以便第一时间尽快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