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恢復胃納脾運功能 增加营养摄入
|
03/30/2014 6:57 am
|
类别: 金秋时光
老年人生病後,常見體質差的患者明顯出現食慾差的現象,若未及時調養,容易造成體質更衰弱,影響身體復原。中醫可從「恢復胃納脾運功能」為大方向著手調理。
中醫師陳萍和表示,而中醫在臨床上,常看到老年人患感染性疾病後如肺炎、尿道炎,經西醫治療急性期後,體質好的老人常能很快恢復,而體質差的老人,常會出現不知飢餓,不思飲食,即納差為主的症侯,有的伴神疲乏力,短氣少言,有的伴口乾煩躁,排便燥結,若不及時救治,老人雖在感染的好轉期,也極易因飲食不下,體質進一步衰弱,延長病程,阻礙身體恢復,更因重度營養不良,威脅生命。
通常西醫多使用營養支持治療,效果較有侷限,而安置鼻胃管也可能讓許多老人不能耐受,若適當及時採用中醫辨證施治,以「恢復胃納脾運功能」為大方向,達到「強胃滋生以榮氣血,營四肢百骸」的目的,有助於儘快恢復老年人的食慾,促進疾病恢復,挽救老人身體機能。
陳萍和醫師表示,在中醫的概念,肺與脾胃在生理功能上關係密切,主要表現在氣的生成和津液輸布代謝兩方面。在病理上更是相互影響。老年人肺部受邪後,往往牽連脾臟,影響脾胃正常的運化輸布水穀精微功能。即使肺部邪氣驅除,也以脾胃功能恢復較差較慢為著,就現代臨床檢測,又不存在新的胃腸道疾患,西醫稱之為「胃腸功能紊亂,菌群失調」,而中醫稱之為「納差」。此時,若採用中醫辨治,對恢復脾胃功能可收到一定的改善效果。
陳醫師表示,中醫辨證治療部分,根據此症臨床表現,虛證、虛實夾雜證、實證都有,最常見六種分型。用藥時不可過膩、過伐,以「清平、緩補緩攻」為宜。包括:一、肺脾氣虛型;表現可見不思飲食,精神倦怠,神疲乏力,短氣少言,面色淡白無華,舌淡苔白脈細弱,治療宜補益脾肺,可用四君子治湯加減。還有,二、胃陰虛型;表現可見不知飢餓,無食慾,口乾少津,多飲仍渴,胃中嘈雜或夾手足心熱,舌乾紅無津,脈細數。治療宜滋陰潤肺,養胃生津。藥方可用沙參麥冬湯加減。
三、腎陽虛型;表現可見食少倦臥,面色無華,形寒肢冷,不欲言語,飲食較少,舌質淡,脈細沉,治療宜溫運脾腎,藥方可用附子理中湯加減。四、脾虛濕盛型;常見不欲飲食飲水,痰多稀薄,身重倦怠乏力。舌胖,苔白膩,脈濡弱。治療宜健脾除濕,藥方可用參苓白朮散加減。
五、肝鬱脾虛血瘀型;常見不思飲食,神情沉默憂鬱,時有胸中窒悶脅脹之感,喜嘆息,舌質暗,有紫斑,苔白脈弦澀。治療宜活血化瘀,舒肝醒脾,藥方可用逍遙散加四君子湯,再加活血化瘀藥化裁。以及六、濕熱中阻型;可見食慾差,自覺口中無味,苦,黏膩,口臭,排便穢臭,舌苔黃膩、脈濡數,治療宜清熱除濕,健脾和中,藥方可用三仁湯加減。
陳醫師強調,老年人要注意補充鋅、戒菸,以利改善和防治特發性低味覺症,確保營養攝入,健康長壽。(台灣新生報)
by 休闲中心
|
|
|
Note: 如果转载的信息涉及到版权,麻烦通知本站,以便第一时间尽快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