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復健自救 恢復彩色人生
|
05/10/2014
| 健康养生
|
16年前,當時64歲的張先生在某日凌晨,右手臂忽似有一股冰水流過。他慢慢覺得手臂無力,懷疑自己中風了,但家族並沒有遺傳病史。
就醫後,醫院診斷為阻塞性中風。中風後,張先生右手不能握,右腿不能抬、勉力站起來,身體就往右邊倒下去。出院時他問醫生需不需要復健?醫師告訴他不需要,但他覺得自己的手臂和腿都不聽使喚,形同廢人。
他憶起過去的行政院長孫運璿中風時,醫師第二天就讓他復健,並且說:「中風後,愈快復健愈好。」
張先生到復健科掛號後,每周三次,由專責治療師,陪同指導做五項運動,主要是重力和伸展。一小時下來汗流浹背,渾身痠、痛到骨頭都要散了。
除了每周去醫院三次,每天下午4時,張先生也按醫院項目,在家重做一遍,痠也不管,痛也不理,累也忍受,三個月後,可以拄杖慢走。一個月就感到腿輕鬆很多,三個月就好了一大半。
三年後,張先生恢復了98%。他覺得,復健是自救,必須不懈、堅持、才能使人生由黑白變彩色。(世界新闻网)
by 休闲中心
|
中風後3到6個月 復健黃金期
|
05/10/2014
|
雙和醫院腦神經科主治醫師陳龍表示,張先生沒有高血壓,也沒有家族史,卻中風了。中風危險因子除了高血壓等,還有老化,研究顯示,50歲以上中風機率是50歲以下的4到5倍。
他說,人老了,血管彈性變差,血管一旦阻塞,就可能出現阻塞性中風,占中風病人七、八成;血管缺乏彈性而變硬,脆弱易裂,加上血壓上升給予壓力,可能出現出血性中風。
陳龍認為,中風治療愈早,效果愈好,最好把握黃金期,在中風2小時內就醫,到院1小時完成檢查,梗塞性中風患者確診後打入血栓溶解藥物,可以增加復元機率33%。另外,中風是一個過程,有人剛中風的2、3天還可以走動,一旦出現腦水腫等併發症,就無法行動,大面積的中風,危險期更長。
患者病情穩後,除非血壓太高或狀況不允許,一般醫師評估後,都會建議復健,復健可避免肌肉攣縮,有助恢復生活品質。
他表示,復健黃金期是中風後3到6個月。很多人問,復健可恢復到什麼程度?事在人為,只要認真復健,都有機會;至於地點,復健科有儀器可協助,但在家裡也可以繼續復健。(世界新闻网)
by 休闲中心
|
扎針救中風 無實證研究
|
05/10/2014
|
網傳「一根針救中風」,衛福部中醫藥司說無實證研究;這屬於放血療法,可能產生全身神經和血管變化,應由專業醫師評估。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代理司長高文會指出,近日網路流傳「一根針救中風」文章,內容提及遇中風病患時不應移動病患,應利用針刺十指放血,能讓病患起死回生。
高文會特別對此說明,依據實證醫學精神,醫學界並無「一根針救中風」的研究,此種急救方式屬放血療法,民間所稱的十指尖放血,即中醫針灸所稱之「十宣穴放血」技術。
高文會說,放血屬醫療行為,非中醫師不能從事,而這也可能產生全身神經和血管強烈變化,若使用在小面積中風,可能具有效用。
高文會指出,若應用在大面積梗塞或出血性中風,反而因刺激性療法造成更大傷害,由於一般民眾無法判斷中風大小或屬於出血性、梗塞性中風,若貿然使用,可能會造成病患更大傷害。
另外,高文會說,放血療法屬侵入性治療方式,病患若有糖尿病、血液方面疾病或出血傾向,有可能會造成出血不止及感染的風險,因此應謹慎處理。
中醫藥司呼籲民眾遇中風患者時應儘速至各醫療機構接受診察治療,如果民眾希望能有中西醫結合治療腦中風,建議應交由相關專科醫師處理。(台湾中央社)
by 休闲中心
|
Note: 如果转载的信息涉及到版权,麻烦通知本站,以便第一时间尽快删除!